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在出境旅游的过程中,大多数中国游客的言行大方得体,受到了许多国家公民的欢迎,而一小部分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友人对中国游客的整体印象。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市场的同时,不文明现象也在世界各地时常发生,一些旅客把在国内的“不拘小节”习惯带出了国门,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这种行为不仅会引来国外友人的反感,更加损坏了国家形象。前不久,就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某某某到此一游”几个中文字,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也引发多位网友对涉事者的声讨。据称,涉事者是南京市的一个孩子,事件发生不久后孩子的父母已通过媒体向外界道歉。但社会各界针对此次事件所折射出现象的讨论却并未停止,一场“文明出境游大讨论”也就此展开。


埃及3500年历史神庙被中国少年刻字
 

“文明出境游”已成为众多游客的共识

近日,“文明出境游”的话题,引起各界热议。北方论坛网友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还有不少网友提出自己对于文明出境游的建议。点击进入北方论坛跟帖发表自己的见解。

网友“星空寂寥”:出国游玩本来就代表着国人的形象,怎么说也不能给自己国家丢脸。我认为要坚决杜绝不文明行为,多学学其他国家游客的良好出游行为,不要将自己的恶习带出国。

网友“静默思”:旅行社应该负点责任吧,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跟团出国,素质参差不齐,旅行社导游就应该拿出一些规范,看到不文明行为能够提醒和制止,比全靠游客自觉强。

网友“我不是章子怡”:如果非要靠某一行为规范来约束的话,建议像信用卡那样来个信用评级。如果在国外有什么不恰当的行为,当地的旅行社或官方组织可以进行记录,并纳入该游客的“出行信用等级”中,若累计几次如此的行为,可在其下次出境游中适当的进行设卡、阻拦。

网友“色色花人 ”:在法国旅行别人为我拍照时,经过此地的法国人会主动停下来,等拍完后再通过或主动从身后绕道而行。而今年5月去黄山旅游,因不断有人从镜头前穿过,先后4次才拍下一张照片。旅游景点是人们生活舞台的延伸。旅游不仅仅是游玩,更是一个展现个人修养的过程。提升国人的旅游文明素质应从游客的每一个言行举止做起,从方便别人拍照这种小事做起!

网友“青猫”: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我认为主要是“慎独”问题。一个人在单位也许是位文明职工,在家庭也许是个文明成员,在国内也许是个文明公民,但到了一个陌生地方去旅游,特别是在国外,一切的束缚好像都不存在了,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至于一些不好的习惯就在无意中冒出来了,诸如不讲卫生,不讲礼貌,变得与平日里判若两人。可见,提高旅游者的文明水平,除加大处罚力度外,关键在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特别是要增强在没有监督和约束条件下的道德自律,真正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

网友“冰凌雪”:我觉得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变国人在境外不文明现象,得做到以下几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对国人加强关于国际礼仪方面的教育宣传;从国内旅游抓起,形成文明旅游的新风尚,有效制裁游客在景区及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新加坡、韩国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帮助国民形成了良好习惯,值得借鉴;国家旅游局应加强对拥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管理和指导,并采取措施帮助游客养成文明旅游的习惯,对屡屡造成不良影响的领队和组团社要进行批评教育和责令整改。

 

针对游客在出境旅游时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为了更好地倡导和指导游客的文明行为规范,各地近日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及措施。

国家旅游局证实,“要把文明旅游纳入旅游合同之中,更好地约束和规范旅游文明行为”。具体来说,是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合同附件或者出团的随赠宣传内容。此外,中国公民出境游文明素质的要求可能会纳入导游资格考试、日常培训和年度培训考核中,对不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导游、领队和旅行社,或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

天津市旅游局要求全市各旅行社建立游客出行前“行前会”制度,并要求导游员和游客出游前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行前会”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出行前召集每位游客举行“行前会”;二是出行前组织领队、导游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在游客的“行前会”中,旅行社将旅游安全教育与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相结合,在介绍旅游注意事项、旅游目的地风土人情的同时,提示每位游客出境旅游自觉遵守有关公约和指南等规定,强化游客文明出游意识。同时,组织领队、导游举行“行前会”,对领队、导游进行相关培训,主要培训领队和导游怎样组织和引导游客的文明行为,劝导和阻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处理由于游客不文明行为引发的各种纠纷。同时,旅行社还以合同方式约束游客出游时文明行为,导游员和游客都要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文明旅游承诺书包括四项内容,一是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时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二是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当地规定。三是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尊重他人权利。不强行与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四是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要提倡健康娱乐。

上海市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制订的上海版“文明旅游”细则有望于8月出台,上海市旅游局有关人士透露,旅游团在出境游中出现不文明行为,将与旅行社的评级、出境旅游资质等挂钩,以期从机制上杜绝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对游客而言,在境外的不文明行为,也可能影响到个人旅游诚信记录。


各种措施出台保证“文明出境游”实现
 

尚洁——让文明出境游成为旅游本身的风景

  近期,在国外神庙上刻画“XX到此一游”、随地乱扔杂物、衣着举止不符合游览景点的标准、损坏公共设施、不文明消费等国人出境游不文明行为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在一系列不文明出游行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许多人对“文明出游”这一理念的漠视,也折射出国人“口袋鼓了,素质瘪了”经济、道德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光辉文明史的国度,传承千年的儒家经典思想——“仁、义、礼、智、信”规定了人们在接人待物中的基本礼仪和道德圭臬,并随着中华文化的内涵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人基本的文化属性,而举止行为是这一文化属性的外在表现。游客出境游览,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因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展现中华民族良好的风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利益,不可小觑。众所周知,文明出游不仅对保护旅游区的景观,营造整洁高雅的环境和氛围起到重要的作用,更可使人们在享受大自然馈赠和人类文明的同时,得到心灵净化和精神陶冶。但当旅游倘若仅剩下“到此一游”的过程,就缺失了文明的内涵。从现实层面看,有些人恰恰是缺乏必要的陋习改良,甚至不同程度地放弃了道德约束。[详细]

陈淑珍——谈文明出境旅游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参加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对于人们开阔视野,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进一步搞好我国的各方面建设,提高国民自身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有些游客在境外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令人堪忧,诸如,有的过马路闯红灯,有的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的在商场、餐馆、文化场馆、机场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乃至吵架,有的在非吸烟区吸烟等。如何摈弃这些陋习,切实做到文明出境旅游,我认为,我们每个公民应从自身做起。

  首先,要把个人的言行与国家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公民出境旅游,一言一行代表着国家形象,体现中国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修养。某个人的不文明言行,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主要的是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形象,损害了我们中国这个“文明礼仪之邦”的形象,乃至于影响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其次,要充分考虑所在国家及其公民的权益,个人的言行不能影响所在国家通行的各种秩序。严格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制度、习俗等,这也是在履行国际道义准则。[详细]

王光荣——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并融汇现代文明

  在国内外一片指责声中,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不排队、公共场所喧哗、乱涂乱画、吃自助餐多拿多占、小孩随处便溺、禁烟区吸烟、随地吐痰、大嚼大咽、争吵等等都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游客常见的不文明行为。一些人愤然搜索、谴责甚至痛斥当事者。长期以来,许多不文明行为在国内已经习以为常,行为者丧失了辨认行为是否文明的能力。在国外背景映衬下,行为的不文明特征凸显,进而引起关注、反省和改进,这对提高文明素质是有件好事。

  分析起来,列在名单里的不文明行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不守规矩和秩序行为。这类行为在国内也是公认的不文明行为,虽然也有道德谴责,但是极为普遍。到了国外,这些行为依然习惯性地表现出来。另一类是外国文化不容许的行为。由于文化差异,一些在中国文化中可以容许的行为,国外文化却视为不文明行为。鉴于此,不能一概而论地处理不文明行为。对于前一类不文明行为,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从家庭、学校到媒体都应该积极行动,不论男女老少,都应该懂得和自觉选择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质。对于后一类不文明行为,应该针对去国外的人进行指导。[详细]

程同顺——文明旅游,何需分内外?

  近日媒体报道了有些同胞在境外旅游发生的不文明现象,很多人看后很是愤慨,认为这些人实在可恶,丢人不应该丢到境外去呀,尤其是不能丢到外国去。这种认识体现了中国人身上存在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情结,非常可爱,但是却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境内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是否就没有罪过,可以容忍呢?

  实际上,很多中国人在境外旅游出现的不文明行为,正是长期在境内旅游不文明养成习惯的结果;而境内旅游言谈举止不文明,正是平时工作生活中缺乏文明礼貌的意识和修养的表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不少中国人生活富裕了,但是文明修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他们出门旅游的时候就把这种不文明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所以,实事求是地说,虽然这些人的不文明行为确实给他国人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败坏了中国人在世界各地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但是他们在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也大体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文明素质在整体上还不均衡的状况。但是怎么办呢?需要给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强制进行文明旅游的培训吗?[详细]

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逐渐走向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却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种种“不拘小节”的习惯带出了国门。常言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每个公民在国外的一举一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国家在外籍友人心目中的形象。倘若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规范自己的言行出发,并以此来影响其他人,涓流成海,只有这样才能让陋习在国外逐渐消失,从而使“文明古国”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