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民生频道 > 消费维权 > 记者调查 正文
理财产品销售猫腻多 消费者质疑利息被少算
http://ms.enorth.com.cn/xfwq/  2013-07-31 15:18
·到期的理财产品取款为什么还要预约?·申请办理财诚公寓居民用电的申请
·不要把养老金当成理财产品·银行以理财产品为名欺骗存款用户

  随着越来越多市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少数银行对理财产品起息日没有向消费者明示,引起了消费者不满。

  日前,年逾七旬的市民孙大爷给本报“消费直通车——今晚3·15热线”打来电话,反映他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购买了一款投资期限35天、年化预期收益率3.5%的理财产品。产品到期时,老人发现当天购买理财产品到产品起息日之间有5天被按活期存款计算,而当时银行人员并没有提示他这种利息计算方式。按他一年内每个月滚动购买该款理财产品计算,有几乎两个月的资金被占用时间是按活期存款算的。他向银行人员提出疑问,对方回答是总行的规定,对此老人认为银行的回复非常令人失望。

  记者随后把孙大爷反映的情况向银行进行了核实,银行承认情况属实,对于销售人员没有提前向老人讲解清楚利息计算方式表示抱歉,并主动联系老人达成谅解。记者还在本市部分银行网点进行了暗访,发现个别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简化了步骤,有的仅是贴出了产品的简短说明,没有给消费者提供理财产品说明书,还有的银行人员甚至没有给顾客进行理财产品风险评估。金融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人员应主动明示“时间”概念,告诉消费者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如果投资者买入的时间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确实会被拉低。

  稿源:今晚报 编辑:张志怡
关闭窗口
 
更多
·给孩子吃牛排,该注意啥?
·蓟州区人民法院以案说法:留好票据 做个精明消费者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3.15报道:以服务换取产品市场!保险业创新业务模式,提升客户消费体验
·消协消费提示:指纹门锁“半导体识别”更安全
·羽绒被羽绒服不宜干洗 市民洗染消费存误区
更多
·“大牌”网购仅一折?警方:你遇到“高级”假货
·虚假宣传、商品伪劣、投诉维权难——“网红”“带货”市场乱象调查
·克隆账号、悲情推销、微信拉黑—部分二手电商平台乱象调查
·双11临近:假客服要求退款 您可别当真!
·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4种药品保健品被禁售
关于北方网|广告服务|诚聘英才|联系我们|网站律师|设为首页|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