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城市话题】民俗文化怎样更好地继承?

老天津人的“例儿”比较多,如: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扫地,主要是不能倒垃圾,据说倒垃圾就是倒财;不许动针,怕扎财神眼;三十包饺子不许剩下馅儿,不然来年有心事;闺女出嫁后三十不能看娘家灯,否则娘家会受穷;正月里不许买鞋,买鞋能带来邪气;正月里要买条或做条裤,叫“存钱库”;正月里剪头发也会死舅舅;正月里不许提媒,媒和没谐音,不吉利。

当然,在吃上,天津的老风俗就更多了: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管这个叫“捏小人嘴”。不管会不会包饺子,都要捏上一把,求个吉利;天津的老例儿是在年三十儿那天吃素饺子,寓意“素素净净”;细细长长的面条,在初二那天,下到锅里时,一定不可以挑断。配菜也很讲究,是全菜码,刀工细到不能再细的白菜丝、胡萝卜丝、青豆、黄豆、菠菜、黄瓜丝、香菜;在大大小小的饺子盛宴中,总有那么几个圆了咕噜的,陷儿香皮儿大的合子。人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赚)。合子加八(初八),越吃越发;合子加九(初九),越吃越有;合子拐弯(初十),富到头儿。”

“正月不剃头”说法能追溯到清朝

新学期开学学校让剪头发,舅舅吐槽“情何以堪”。近日各网站名为《开学让剪头发,舅舅急了》的文章报道了当学校规定遭遇民间“老例儿”的事情,引起网友和社会各界的讨论。学校该不该在“老例儿”面前适当妥协?“95后”甚至“00后”中学生追求个性的装束是否需要尊重?家长和学校又该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记者对此进行了跟踪采访。

记者联系了当事中学的德育副校长,副校长说,开学首日因仪容仪表不合格被家长领回的学生共有3位。“包括两名女生、一名男生。”副校长表示,女生是因为染发,男生则是因为头发的长度超过规定,此外还有一位女生因穿着装饰有亮钉的高跟鞋受到学校的“警告”。”副校长强调:“学生的仪容仪表我们有明确规定,且已纳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就得有学生样。”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学校有学校的规定,‘老例儿’只是一种习俗,况且正月剃头死舅舅这种‘老例儿’只是迷信,应该按学校的规定执行。”也有一些上年纪的人认为,无论学校的规定如何,“老例儿”毕竟存在了这么多年,尽管知道这并不科学,但在心理上仍过不去这个坎儿。采访中也有学生和家长表示,现在的中学生都是“95后”“00后”,更强调个性,如果还按过去对中学生形象的要求来约束学生,是否太不与时俱进了。[详细]

北方论坛网友热议:学校要求正月开学理发是否合理?

网友“fty623”:这不是讲不讲老例,也不是讲不讲科学的问题,这是民俗。现在虽然不提倡某些老例,但是民俗能尊重还是要尊重的,比如正月里不能理发,只要头发不是过分的长,可以等出了正月再说。毕竟大部分的家庭还是很重视的。

网友“从现在开始”:我们这是有这一说,正月不剃头。我上学的那时候学校老师也管,但是在刚开学的时候不怎么管,都是等到出了正月之后,才要求学生们去剪头。

网友“梦回西关”:现在不都挺干净的吗?卫生条件早就大不一样了,基本上天天洗澡洗头的,头发长短跟卫生关系不大啊。学校再这么要求,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了?

-----------------------------------------------------------------------------------------------------------------------------------------

网友“说书讲书人”:不是事儿多,这个事情看怎么看,作为普通学校这样做有道理,毕竟是学生,过去咱讲16岁前未成年,男孩子头发不能前发齐眉,后发盖梗。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对卫生好。话说回来,这类要求在艺校就没有,女孩子可以化妆,可以穿高跟鞋,男孩子没任何要求!

网友“山抹微云”:学校讲科学,不能信那些老例儿。学生就该有个学生的样子。[详细]

“正月不买鞋,正月不剪头”正悄悄改变

按照老习俗的说法,正月的传统老例儿不少,比如“正月不买鞋,正月不剪头”等等。然而,记者在滨海新区多家商贸中心采访发现,这些传统的春节“老例儿”已经被现代的节日消费新理念所替代。金元宝商厦、友谊商厦、中原百货等购物中心都在正月推出了系列打折优惠促销活动。按照春节老例儿,正月不买鞋,据说“鞋”与“邪”同音,不吉利。然而记者在商场看到,买鞋的消费者人来人往。“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过去的老例儿都不会太讲究,春节后商场的促销力度挺大的,现在买鞋合适。”理发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月的生意跟平时差不多,每天都很忙,很多顾客特意避开年前扎堆理发的高峰,专门选择年后理发。

天津市一直有“正月不买鞋”的老例儿,但如今这种传统观念正逐渐被人们抛弃。记者昨天在天津市一些大型商场看到,卖鞋的专柜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据一家商场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正月里鞋品的销量都不错,因为节后的换季打折能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详细]

年轻人打破“正月不娶”的老例儿 正月1500对新人结婚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新春伊始,全市有1500余对新人登记结婚,登记量与平日持平,“又娶媳妇儿又过年”的年轻人,悄然间打破“正月不娶”的老例儿。民间传说2013年“无春”,是“寡妇年”,不适宜结婚,但正月里的婚礼喜酒也摆了不少。根据市婚庆协会统计,正月刚过了一半,已经有1000余对新人举办婚礼。“如今新人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大家都不愿意相信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采访中,本市常年从事婚恋问题调查研究的庞强向记者表示。[详细]

各种民俗已经慢慢形成文化符号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原文学所所长张春生

张春生:去伪存真,适度把握

“老例”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社会经验,如熬腊八粥,结合贤惠儿媳每次熬粥都省一把米,到了冬天能煮粥,让全家吃饱的民间故事,预示这一习俗鼓励过年时要勤俭才好。可是“老例”毕竟只是一个历史经历的曲折足迹,有些印痕是蹉跎的,比如“正月不买鞋”是谐音“邪”字,没有必要再去避讳。“正月推头死舅舅”,更是缺少讲解的肌理,只是一种孩子对姥姥家的关联,因为当时的社会,媳妇在婆家没有地位,又和娘家少联系,这一“不推头”的“老例”才可能发生。当然,“正月不推头”也是一种“求吉”或是和春节期间手艺人也要歇歇有关,到了二月二“龙抬头”,小孩子们就要去理发了。在今天,这种习俗只能是和时代脱节了。对待“老例”一要去伪存真,二要以积极态度去应对,三要适度考虑大众心理。硬性把校规和推头拧在一起,也未必妥当,而讲清道理让孩子和家长自愿抛弃陋习,恰恰是学校和社会的职责。 [详细]

“正月不剃头”、“正月不买鞋”等种种“老例儿”多年延续下来已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接受,并发展成为一种民俗文化。前面提到的“学校要求正月学生必须理发”的规定,有人批评学校不尊重传统,校规应该给“老例儿”让路。其实抛开学校是否注重培养学生个性不谈,编辑认为这种做法不应因为民俗文化的禁忌而成为批评的对象。“老例儿”之所以称之为“老”,显然有过时的意味在其中。我国的民俗文化众多,需要取其精华的去继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的顺从。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