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请输入查询码:
忘记查询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
查询结果后请及时进行满意度评价
·拆迁领域以权谋私路线图:团伙作案 集体分赃
·河南频发社会焦点案件 司法公信力备受瞩目
·律师举报问题食品未获奖励 工商称惹不起大超市
·校车安全条例草案:交警指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
·母女逛街遇美容院免费体验 大娘被消费8800元
·经济纠纷案件笔迹鉴定“打架” 业内称无法确认
·天津检察机关严格依法办案 醉驾案全提起公诉
·江苏男子杀人后自挖地窖藏身12年迅速衰老
·11岁女孩超市偷糖吃 遭脱衣挂“小偷”牌示众
·现实版《法证先锋》上演 女子借拥抱将丈夫锤杀
聚焦民事诉讼法修改 诉讼与调解如何对接成焦点
http://ms.enorth.com.cn 2011-12-15 09:23
  • 中国拟修改民事诉讼法 以解决诉讼难执行难问题
  • 民事诉讼法首次大修 电子数据可能成为证据
  • 新民事诉讼法4月1日实施 赖账罚款翻10倍
  • 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二审:申请执行期限减少1年
  •   今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民诉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民事诉讼法是三大诉讼法之一,其修改广受关注。如何使这部法律的修改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从本期开始,本报将聚焦民事诉讼法修改,就修改中的重点话题连续报道。

      调解与诉讼相衔接机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尽量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对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诉调对接?

      诉调对接机制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近日,一起软件注册权侵权案审理过程中,经北京中关村电子市场调解委员会出面调解,包括中关村3家电子产品行业知名商家在内的12家公司与微软公司达成庭外和解协议,被告商家承诺在其销售的固定比例电脑产品中使用微软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承诺适当提高商家在其产品进货、销售中的优惠。此次庭外和解实现了双赢。

      该调解委员会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与北京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商会合作建立的商事特邀调解机构,去年4月开始运行。“中关村电子市场调解机制高效衔接了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诉前化解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淀法院副院长石金平介绍。

      在全国范围内,像这样善用调解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使诉讼与调解“无缝咬合”,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热点。

      此次民诉法修改中,对调解与诉讼相衔接机制做了两方面的完善:一是增加先行调解的规定,加强调解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二是增加了民诉法和人民调解法相衔接的规定,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为什么要完善诉调对接机制?部分原因在于,民事纠纷成因复杂、表现多样,民事案件的激增造成了法院“案多人少”的局面。此外,一些敏感性案件如果强行诉讼容易激化矛盾,产生不良社会影响。这两方面原因都呼唤调解作用的增强。

      调解与诉讼的关系变迁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着重调解”的原则。1991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对“着重调解”原则作了重大修改,确立了“自愿、合法调解”原则,即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并明确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此后,在强化庭审的大背景下,调解制度在实践中受到冷落。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司法部也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调解重新受到重视。

      200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2010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人民调解法,对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原则,以及调解的程序、效力等问题作出规定。

      人民调解,作为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是我国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认为,民诉法修正案草案对调解与诉讼相衔接机制的规范,是对司法实践的呼应,有利于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

      与此同时,诉调对接机制的提出,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专家担心,诉调对接机制下滋生的“强制调解”、“虚假调解”等问题会弱化公民诉权。

      强制调解怎么办?

      专家建议调审隔离、尊重当事人意愿

      草案增加了先行调解的两种情况,包括:未经人民调解的纠纷,起诉到法院的,可以先行调解;经过人民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起诉到法院的,也可以先行调解。

      先行调解的提出,是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减少民事纠纷的一大进步。“调解是在社会转轨、法治发展的背景下克服法律条文抽象性和法律程序刚性的有效手段,能够使当事人,特别使自身缺乏诉讼技能又难以聘请专家律师的当事人打一个‘明白’的官司。”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冯刚说。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这一规定有可能为强制调解提供生长的土壤。

      “所谓强制调解,就是‘以判压调’,即法院用可能产生的判决结果,迫使当事人进行和解。这就像是调解与判决的博弈,除非当事人愿意冒极大的风险继续进行上诉,否则只能接受调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健解释,调解的法官很可能就是审判的法官,这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得当事人之间不得不有一种合意。

      汤维健认为,强制调解主要来源于“调审不分离”。他建议,增加“参加调解的法官不宜进入审判,双方当事人同意的除外”的规定,虽然诉讼成本高,但是公正性得到了保障。

      对于强制调解的成因,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陈杭平博士给出了另一种解释,他认为,强制调解的产生并不在于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先行调解的条款,而在于法院的绩效考评上,法院要在管理体制上避免这一情况的产生。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姜兴长也认为,我国司法调解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法官不是人民调解员,在司法实践中不能用案件调解数量这一指标来简单地衡量法官的工作实绩。草案中的这两条规定,确实容易使法官强行调解,影响当事人的权益保障,限制当事人的维权方式。

      因此,姜兴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分组审议上强调,调解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他指出,“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工作,必须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启动。当事人在诉讼中是选择调解还是判决,是其一项基本权利,绝不能由法官来取舍。”

     [1] [2] 下一页
    稿源: 人民网  编辑: 文婷
    打印 
    关闭窗口
     
    关于北方网|广告服务|诚聘英才|联系我们|网站律师|设为首页|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