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请输入查询码:
忘记查询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
查询结果后请及时进行满意度评价
·轿车马路上“耍横” 敞车门行驶浑然不知
·我的养老保险怎么办理?
·父子上阵街边抢客 “父子兵”上演街头群殴
·小偷“组团”超市行窃 购物车物品成下手目标
·女子阻挠治理暴力抗法 铁棒袭击拍摄记者
·公园设施被霸占公开收费 管理方无视被疑收钱
·关于劳动部门不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少算我工龄问题
·圆通快递丢失物品。
·要我们商户强行搬离怎么办
·收货款
国家质检总局征求《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修改意见
http://ms.enorth.com.cn 2011-05-23 14:05
  • 国家监督抽查发现多种食品指标不符合标准
  • 食品干燥剂伤人、包装存缺陷应承担责任
  •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生产食品的安全监督,消除和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食品生产企业从事食品召回活动,以及对食品生产企业召回食品实施监督,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二)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三)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四)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

      (五)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召回,是指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程序,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者类别的不安全食品,通过退货或者修正标识等方式,及时消除或者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第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食品安全负责,切实履行召回义务。

      第六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职权范围内统一组织、协调全国食品召回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以下简称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召回监督工作。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质量监督部门举报食品生产企业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相关管理制度,准确记录并保存生产环节中的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产品标识等信息,保存消费者投诉、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记录,以及食品危害纠纷信息等档案。

      第九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及时报告所有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包括消费者投诉、食品安全危害事件等,不得隐瞒或虚报其生产的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事实。

      第十条食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并在3日内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提交食品召回计划,并采取必要措施,将须召回食品信息通知有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采取退货等有效措施,召回已经销售的食品。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食品召回计划实施召回,并对召回效果负责。

      食品召回计划的内容包括:

      (一)食品名称、数量、批次、销售区域;

      (二)可能存在的危害;

      (三)拟采取的措施、期限及预期效果;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召回中需要变更食品召回计划的,应当在变更后的3日内报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并提交新的食品召回计划。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企业在实施召回过程中,应当记录通知有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情况,以及已召回食品的数量和处理情况,并及时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报告。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及时对被召回的不安全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

      对被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的,不得将无害化处理后的产品重新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

      对被召回的食品,采取销毁措施的,销毁过程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在采取通过加贴标签、另附补充说明等形式完善原有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等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召回期限届满7日内,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提交召回总结。

      食品召回期限界满但未完成召回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继续或者再次进行食品召回,每隔2日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提交召回阶段性报告,并在完成食品召回后7日内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提交召回总结。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召回而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的,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可以发出责令召回通知书,责令其召回并向社会公告;在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确认食品及其原料属于被污染的,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当责令食品生产企业召回并向社会公告。必要时,由国家质检总局责令食品生产企业召回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七条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食品生产企业召回食品的,应当责令食品生产企业按照本规定有关要求实施召回,并可以责令其每隔2日提交食品召回阶段性进展报告。

      第十八条责令召回完成后,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第十九条质量监督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召回行为进行监督,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召回通知记录、召回过程记录、召回食品处理记录等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企业未确定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自愿召回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第二十条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企业召回食品的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食品召回计划实施召回,并对召回效果负责。

      食品召回计划的内容包括:

      (一)食品名称、数量、批次、销售区域;

      (二)可能存在的危害;

      (三)拟采取的措施、期限及预期效果;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召回中需要变更食品召回计划的,应当在变更后的3日内报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并提交新的食品召回计划。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企业在实施召回过程中,应当记录通知有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情况,以及已召回食品的数量和处理情况,并及时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报告。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及时对被召回的不安全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

      对被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的,不得将无害化处理后的产品重新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

      对被召回的食品,采取销毁措施的,销毁过程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在采取通过加贴标签、另附补充说明等形式完善原有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等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召回期限届满7日内,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提交召回总结。

      食品召回期限界满但未完成召回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继续或者再次进行食品召回,每隔2日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提交召回阶段性报告,并在完成食品召回后7日内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提交召回总结。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召回而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的,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可以发出责令召回通知书,责令其召回并向社会公告;在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确认食品及其原料属于被污染的,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当责令食品生产企业召回并向社会公告。必要时,由国家质检总局责令食品生产企业召回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七条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食品生产企业召回食品的,应当责令食品生产企业按照本规定有关要求实施召回,并可以责令其每隔2日提交食品召回阶段性进展报告。

      第十八条责令召回完成后,省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第十九条质量监督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召回行为进行监督,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召回通知记录、召回过程记录、召回食品处理记录等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企业未确定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自愿召回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第二十条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企业召回食品的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杜雪莹
    打印 
    关闭窗口
     
    关于北方网|广告服务|诚聘英才|联系我们|网站律师|设为首页|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