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请输入查询码:
  忘记查询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
查询结果后请及时进行满意度评价
全部
全部
国内外关于就业稳定性研究评述
http://ms.enorth.com.cn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2011-12-23 15:19:19  编辑:张令沛

【网民智囊团·个人文集】张再生

  员工就业稳定性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类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频繁的离职对员工个人、企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极大影响。所以,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研究,并深入探讨其解决对策,对促进毕业生就业、企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就业稳定性的概念及其测量

  (一)就业稳定性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就业稳定性的研究近年来才开始,国外学者对就业稳定性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就业稳定性的测量指标,国内学者对就业稳定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相关的测量指标。目前关于就业稳定性概念的研究不多,并且国内外学者对就业稳定性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按照其研究范围现有的观点可分为两类。第一种观点是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就业稳定性。宏观角度的就业稳定性是相对于劳动力市场而言,张琦(1993)将就业稳定性定义为:劳动力的劳动参与量在相当的时期内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并认为农业就业比非农产业就业稳定。此概念主要包括三个要点:就业总量的稳定、劳动力就业在产业间和区域间的转换替代弹性不高、劳动者个体总就业时间比较长。[1]第二种观点是从微观的视角理解就业稳定性。微观角度的就业稳定性是针对个体劳动者而言,李丹、王娟(2010)将就业稳定性定义为:劳动者参加工作后不仅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期限内稳定工作,同时这份工作能保证该劳动者的生活维持在稳定水平的一种状态。[2]就业稳定性既反映全社会就业总量变化,也反映劳动者个体就业的变化。劳动者个体就业变化的叠加,就是全社会就业的变化。因此,宏观视角的就业稳定性与微观视角的就业稳定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从目前的研究文献看,针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稳定性的研究较多,而从微观视角进行定量分析的较少。

  (二)就业稳定性的测量

  国外学者认为,就业稳定性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Kirsten Sehnb Ruch(2004)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就业稳定性可以通过任期的长短来测量,包括任期小于3年、3~5年、大于5年,只有当任期超过5年才是稳定就业;[3]Lucie Davoine和Christine Er- he(2006)针对欧洲就业质量问题提出:就业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就业任期和离职率两项指标中。[4]根据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一个人将一个工作保持6个月以上的可能性来衡量就业的稳定性,具体计算时,可以用一个人曾经做过的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或更换工作的次数来度量。国内学者对就业稳定性的测量研究提出了一些衡量指标,如张琦(1993)提出了就业稳定性的四个衡量指标,包括就业变化率、就业替代率、就业弹性系数及就业时间变化率;翁杰、周必彧、韩翼祥(2006,2008)提出了就业稳定性的三个衡量指标,包括劳动合同期限、保留率及工作经历数,并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呈逐年下降趋势的结论;[5]李丹、王娟(2010)提出的就业稳定性的衡量指标,包括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自谋职业者须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月均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灵活就业人员月均收入须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定比例,并缴纳社会保障费等。由此可见,目前关于就业稳定性的概念及其测量在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

  二、就业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关于就业稳定性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劳动力市场出发进行的宏观层面的研究,一是从员工个体微观层面,探究其频繁离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就业稳定性的宏观层面研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打印 
关闭窗口
 
关于北方网|广告服务|诚聘英才|联系我们|网站律师|设为首页|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