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请输入查询码:
  忘记查询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
查询结果后请及时进行满意度评价
全部
全部
女性公务员个体因素对同龄退休支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http://ms.enorth.com.cn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2011-12-23 15:19:19  编辑:张令沛

【网民智囊团·个人文集】张再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相关分析

  研究运用spss18.0对各变量进行交互相关分析,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见表2。

  因此,工作-家庭矛盾严重阻碍了女性公务员实现与男性同龄退休的进程。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如下:(一)男女同龄退休改革循序渐进,选择合适的女性公务员群体带头先行退休年龄政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政策,对其进行调整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国现有退休年龄政策的改革,要在把握“男女同龄退休”大方向的前提下,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逐步推进。科学制定和调整政策,必须充分尊重直接利益主体的意愿和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的结论说明,并不是所有女性公务员都对同龄退休持肯定态度,若选择学历高、收入高的女性公务员群体作为男女同龄退休改革先试先行的群体,则阻力会相对比较小。简而言之,综合多方面因素,女性公务员应该率先成为实现与男性同龄退休的突破口,只不过我们需要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逐步推进现有退休年龄政策的改革,最终实现男女同龄退休的目标。

  (二)纠正舆论导向、倡导“男女平等”,逐步改变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尽管近些年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但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仍占主流,社会民众普遍认为女性更应该尽早回归家庭,在女性公务员中,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成为女性公务员实现男女性同龄退休的主要障碍之一。一直以来, “男主外,女主内”、“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舆论也是甚嚣尘上,这种社会舆论氛围对全社会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净化大众传媒,避免其对社会性别观念的误导;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和手段,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倡导“男女平等”思想,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逐渐转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

  (三)制定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协助女性公务员缓解工作生活冲突研究表明,目前有一部分女性公务员主要是因为家庭和个人方面的原因不愿意与男性同龄退休,她们仍然承受着较大的工作-生活冲突困扰,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女性公务员和知识分子实现与男性同龄退休。因此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该积极制定推广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帮助女性公务员调和工作和家庭矛盾,缓解工作生活冲突给她们造成的压力。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于工作生活冲突严重的女性公务员,实行弹性工作制度来增加其工作的灵活性,定期开展家庭联谊活动以增加其家庭成员对其工作的认同与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提供适当家政服务从而减轻其负担等。

  (四)健全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妇联任重道远中国宪法规定了保障男女平等的法律条文,男女不同龄退休有违宪法精神。但是目前执法的依据都是相关下位法律或法规,即使与宪法或上位法律的精神相违背,也无权裁夺其违宪性,不仅对相关利益群体的权益造成了危害,更有损法律的威严与权威。对现有退休年龄政策的改革,前提是公共政策决策主体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有效的推动者,在此方面全国及地方各级妇联应该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故建议全国及地方各级妇联进一步联合其他相关部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主流学术界的研究资源和各地相关实践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积极有效地向决策层表达女性公务员和知识分子对男性同龄退休的利益诉求,促使政府进一步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推动现有退休年龄政策的改革进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打印 
关闭窗口
 
关于北方网|广告服务|诚聘英才|联系我们|网站律师|设为首页|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