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城市硬实力的体现。公园、绿地、公厕、垃圾箱等设施的配建体现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包括保养、维护、更新及有效利用则是城市软实力额具体体现。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硬实力的提升速度有目共睹,一些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迅速缩小,甚至还有超越。但相比这种硬实力的发展,体现城市更高发展水平的软实力明显滞后。这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方面尤其明显。城市公厕、绿地、健身器材、步行通道、围栏、垃圾箱等诸多设施,在投入使用之初都是按照很高的标准完成的,但这些公共设施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莫不污浊、损毁、缺失、变形甚至完全失去使用功能。
造成公共设施管理这种城市软实力缺失的原因很多,比如我们在城市管理中缺乏经验、公共设施使用不当、公民素质提升速度和城市发展速度不对等,等等,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人为脱节,将代表城市综合实力的两个方面生生拆分和割裂,导致城市综合实力大打折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脱节体现在一是思维意识上重建设轻管理,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一切,却不知城市管理某种程度上比建设更重要。二是在政绩观上认为建设容易出成绩,管理却是长期的棘手工程,不愿自找麻烦。三是在规划上没有统筹考虑建管的一体性,在立项和经费投入上,优先照顾前者,忽视后者。四是在管理体制上责权利没有统一考虑,建设单位的责任落实后,管理的责任缺失,缺乏监督和制约,导致设施养护、管理没人落实。
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正处在转变期,大城市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向精细管理方向拓展。大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水平、养护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重点任务。必须迅速在思想意识和管理体制上做出重大调整,在规划、权责关系、归口部门、统筹考核等环节改变建管长期分离的局面,切实推动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相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