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云新闻讯: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市委市政府今年初决定实施2025年20项民心工程,本期《百姓问政》关注市住建委和市水务局承担的民心工程项目。
市住建委:老旧小区改造
市住建委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让居民们在宜居环境中收获更多幸福感,针对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和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实施改造,目前涉及39个小区,正分步有序推进改造项目实施。此外,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也是市住建委今年的民心工程任务,目标是改造不少于180户。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244户,竣工118户,计划10月底前全部完工。
主持人:如何保障今年的民心工程任务有效推进?
市住建委城市更新处副处长 陈文利:今年以来不断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认真组织落实老旧小区改造民心工程建设计划,加强老旧小区改造质量安全监管,聚焦居民需求,引导多方参与,压实各参建单位责任,指导各区提速办理前期手续,摁实资金保障、施工队伍、机械设备等,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不断提升改造品质,持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主持人:下一步持续做好为民工作还将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市住建委城市更新处副处长 陈文利:下一步将提速加力、督服结合,统筹调度推进,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一小区一方案、一楼一策,指导各区因地制宜推进改造工作。同时,加强质量管控,严格落实文明施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改造工作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努力打造精品工程,确保高标准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民心工程目标任务,争取早完工、早见效,让居民早受益。
主持人:哪些群体可以享受本市农村危改政策,补助标准是多少?
市住建委村镇建设处处长 尹振军:本市农村危改政策保障对象是唯一住房鉴定为危房的农村困难群众,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集体评议、乡镇审核、区级备案的程序,由乡镇政府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农村困难群众是指经相关部门认定的五保户、低保户、低收入家庭、困难残疾人家庭等困难户。困难户对C级危房进行修缮加固的,最高可获得1.2万元财政补助资金,对D级危房进行翻建的,根据困难类型的不同,分别最高可以获得2.2万元、3.6万元、4.6万元和5.6万元不等的财政补助资金。
主持人:如何因地制宜确定改造计划?
市住建委村镇建设处处长 尹振军:首先,本市农村危改工作的原则是“应改尽改、不落一户”,不设数量限制,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享受危改政策。去年年底组织各区对农村4万余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进行摸排,将困难群众住房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180户纳入了今年的改造计划。今年工作推进过程中,指导各区加强与民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对新增困难家庭及时开展住房安全鉴定,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改造范围,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持续保障本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
主持人:如何有效保障今年民心工程任务有效推进?
市住建委村镇建设处处长 尹振军:首先对今年民心工程任务目标进行了分解,细化到每个月,要求3月前完成资格认定,5月前开工过半,7月前全部开工,10月底前全部完工。其次,依托危改信息系统,对照月度任务目标,紧盯各区改造进度,对没有完成月度目标的区,加大工作督办力度,确保全市工作进度。最后,加强危改全过程监管,组织人员深入各区抽查检查,及时发现政策落实和房屋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工作指导和问题整改,确保房屋改造质量和政策落实成效。
主持人:下一步,持续做好为民工作,还将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市住建委村镇建设处处长 尹振军:下一步将在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资金发放等方面发力,加强指导检查,确保改造后的房屋质量和功能达到标准要求,满足困难群众住房期盼。在房屋竣工验收合格后,督促各区严格按照本市分级分类补助标准,及时将补助资金发放给农户。将会同市财政部门依托危改资金监管系统,紧盯各区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农户能够及时足额领到补助资金。
市水务局:供水旧管网改造
今年市水务局承担的供水旧管网改造项目拟实施70公里,改造范围涉及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西青区、北辰区、河北区、河东区、东丽区以及滨海新区等10个行政区,预计受益人口超7.8万人。截至目前,已完成58.54公里改造任务,年度计划已完成超84%。与此同时,二次供水管网改造,市水务集团针对1-8层的多层小区,采取整体加压、局部加压等改造方案;针对高层小区(24层左右),采取泵房水箱分区,叠压等改造方案。针对超高层小区(30层左右),采取泵房接力方案。
主持人:此次启动水管网改造的核心原则是什么?截至目前,改造工程已完成哪些部分?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 郭宝顺:为了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用水环境,综合管道年龄、群众报修、实地走访等情况,水务集团按照制定的城市供水老旧管网改造的“五必改原则”,(即:舆情隐患的必须改、影响水质水压的必须改、漏水多发的必须改、劣质管材的必须改、运行30年以上必须改)选取百姓反映强烈的、漏水多发的、急需改造的旧管网改造项目作为“民心工程”项目。
主持人: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哪些好的技术方法?这些技术如何减少对市民生活和交通的影响?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 郭宝顺:在改造过程中,水务集团针对每处改造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地一策”施工方案。通过增加降尘设施、采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开挖、避免早晚高峰及节假日作业,施工完成后及时回填沟槽清理渣土、及时恢复路面。对施工点进行科学规划与统筹,严格把控施工作业范围,结合长管线分段施工、用水错峰施工等方式,尽量减少对居民出行和生活的影响。
主持人:如何平衡改造进度与居民用水需求?遇到停水情况时,有哪些应急保障措施?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 郭宝顺:在项目实施前,各区域供水公司深入改造社区,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采取多种举措,确保改造方案符合居民实际需求。在施工进场前张贴“明白纸”、布置宣传标语等,做好项目引导和宣传。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停水时间和停水范围,将单次停水范围缩减至每个楼栋,管道冲洗、消毒、停水接头一般安排在夜间进行。如遇长时间停水情况,会编制专门的供水保障方案,通过配置专门的供水保障车、袋装直饮水等措施,保障居民用水的安全稳定。
主持人:后续如何建立改造后管网的长效维护机制?避免问题反复出现?
市水资源中心副主任 萧芃:一是根据《天津市二次供水管理规定》,改造后的设施由区政府组织移交供水企业统一管理,目前正督促各区及时移交,实现专业化管理;二是通过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运行,比如出台了地方标准《二次供水运行维护管理规范》,从设施、水质、服务、应急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要求,提高运行维护水平。
主持人:智慧水务系统的运用,在服务市民上有了更多抓手,下一步如何通过持续的管网升级,适应城市人口增长和用水需求的变化?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 郭宝顺:结合老旧管网改造民心工程,在新敷设的管线中增设了物联感知设备,通过管网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实施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可实现对管网运行状态的精准及时掌握,进一步降低管网漏损风险,为人民群众构建起安全稳定的用水环境。
主持人:民心工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下一步还将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市水资源中心副主任 萧芃:下一步市水务局将继续坚持“水为民生”初心,以百姓用水需求为导向,聚焦百姓用水需求,两手抓,一方面从工程上加大力度,持续推进民心工程建设,持续开展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同时在推动新河水厂完成包括深度处理工艺在内的扩建工程、新开河水厂提质建设工程等方面持续发力;另一方面从软件上优化行业管理手段,制定、修订相关标准规范供水行业有序发展、开展信用评分工作发现供水企业不足、适时开展专项行动提升供水企业服务水平,两方面齐头并进,切实提高供水行业水平、进一步提升百姓用水安全感与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