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我来了 | 蔬菜运输还得靠推!这条“致富路”咋就修不好?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刘影 周婷婷 边志强 编辑:张志怡 2024-01-12 17:29:00

内容提要:2022年11月,武清区下伍旗镇高辛庄完成了全村约1.12公里的公路改造工程。蔬菜种植是高辛庄的农业主导产业,公路提升改造后,应该会更方便村民的日常运输。可没想到,路修完了,麻烦却来了。

  津云新闻讯:一条翻修的进村公路,从红砖路变成水泥路,从田间直通大道,这本是让人拍手称赞的好事,但却给武清区下伍旗镇高辛庄的21户村民带来更多的困扰:原先早晨6点下地干活7点收工,现在凌晨4:30就得爬起来到大棚;原来一两个人的活儿,现在要四五个人才能完成……

  2022年11月,武清区下伍旗镇高辛庄完成了全村约1.12公里的公路改造工程。蔬菜种植是高辛庄的农业主导产业,公路提升改造后,应该会更方便村民的日常运输。可没想到,路修完了,麻烦却来了。

  “修完的水泥路,路面高出菜地整整40厘米,差不多两根筷子的高度。这么高的落差,货车下去就开不上来了。”宋朋的蔬菜大棚位于村北公路的东侧,占地约2亩,以种植香菜、菠菜、白菜等蔬菜为主。和宋朋相同情况的村民,在400米长的村北公路两侧一共有21户。

水泥路面与地面形成高度落差(拍摄于2023年4月)

  宋朋告诉津云记者,这条路是村民运输蔬菜的唯一通道。因为村子周边有统一收购蔬菜的站点和菜市场,通常情况下,由4.2米长的货车运输到站点和菜市场。翻修前的红砖路面与地面落差小,不管是货车还是电动三轮车都可以正常上下,并不影响蔬菜运输。但如今,40厘米的路面落差,让货车寸步难行,蔬菜运输也成了问题。

  “村子里修路是好事,我们都很高兴。但现实情况是,我们遇到了困难,没有办法了。”于是,宋朋和村民们找到了村领导,寻求解决办法。在2023年5月,高辛庄村出资4万多元,通过铺装水泥管的方式,对道路进行了“硬化”和“坡度延长”。

  但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2024年1月3日,津云记者在现场看到,直径约为50厘米的水泥管铺装在菜地和公路之间的深沟处。所谓“硬化”,就是在水泥管上方铺土,让原本40厘米的路面落差变成了坡道。宋朋说,这确实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问题,但包括他家在内还有至少10个大棚前的坡度很陡,货车开到菜地依然困难。于是,村民们只能选择灵活性更强的三轮车用于“中转”。

路面坡度造成运输困难(拍摄于2024年1月)

  津云记者了解到,村民的三轮车以电动为主,功率约为800W-1500W,装载重量也多在150kg-225kg。负重上坡时,三轮车的倾斜角度很容易造成车体不稳,甚至会发生车头翘起的失衡情况。而且,电动车的功率也根本不足以在其装满蔬菜的情况下自行上坡。没办法,装了蔬菜的三轮车依然得靠人力推上坡。

 
村民推车上坡(视频)

  “先用三轮车把大棚里的菜运到公路上,再从三轮车倒到货车上。”宋朋算过一笔账,以前货车直接开进菜地,装满一辆车大约需要1个小时左右。现在,中间增加了一环,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要2到3个小时才能完成。

  不仅时间成本增加了,宋朋甚至需要额外雇人和车去运菜。“3天,我雇了5个人和3辆三轮车,花费了600元。”而这3天,宋朋卖蔬菜的收入一共才1590元。还有一些村民家中原本并不需要三轮车,但为了方便蔬菜运输,只能花近万元去购买电动三轮车。

村民凌晨使用三轮车运输蔬菜(拍摄于2023年10月)

  在宋朋蔬菜大棚的隔壁,村民杨军装一次车需要出动家里4名劳动力,从凌晨4:30就开始干活。杨军告诉津云记者,村子里的大棚都是以种植绿叶菜为主,多经一遍手,蔬菜的卖相就差一些,价格也就会低一些。

  与宋朋和杨军不同,58岁的刘慧,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蔬菜大棚的打理全都靠她一个人。如今,自己一个人根本没办法把装满蔬菜的三轮车开出菜地,只能向周围人求助。时间长了,刘慧也十分过意不去。

修路前、修路后和铺装水泥管后的情况示意图

  一条路为什么修不?村民们面临的困难,村里了解吗?津云记者在村委会了解到,原先红砖路与菜间的落差也就10厘米按照最初的施工方案,施工后的水泥路面应与原高度相同,并不会影响蔬菜运输。但问题就出在,实际施工并没按照方案进行。

  高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帅告诉津云记者,2022年10月底,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挖到了污水管道,所以临时变更了施工方案,减少了18厘米的开挖深度。孙帅说,确实因为减少了开挖深度,修好的水泥路才会与菜落差。但他表示,一切都是按照程序进行。至于为何会有约40厘米的落差,村民们说,实际施工时并未看到开槽迹象,认为是挖走红砖后直接进行了填料铺设。津云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始终没人能说清理顺。

  那么,变更施工方案需要履行哪些手续呢?津云记者就此咨询了武清区交通局,工作人员表示,只需村里提供相关承诺书即可。而在孙帅提供的文件中,津云记者只看到了从2022年10月25日到10月29日的多份会议记录。孙帅也表示,变更施工方案是经过勘察和评估的,并能提供相关的书面文件,但截至津云记者发稿时,始终未能看到这部分的文件内容。

  孙帅还告诉津云记者,道路修建完成时,就注意到路面落差问题,而且一直有村民在跟村里反映。那为什么直到转年5月才改进?津云记者得到的答复是“没有考虑到这么严重”。

  2023年5月到现在,又是大半年的时间,运输问题一直让村民们头疼,难道没有解决办法了吗?津云记者得到的答复仍是“没办法了”“路修好了也不能重新再挖开吧”。

  如今,时间来到2024年坡度还在,困难也还在。宋朋说:“村里种菜的村民年纪最大的79岁,最小的37岁,我们还要再种几十年的地,难道只能这样吗?该怎么办?

  注:文中宋朋、杨军、刘慧均为化名(津云新闻记者 刘影 周婷婷 设计 边志强)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