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节目现场
津云新闻讯:各级党员干部要改进作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调查研究作为实施天津“十项行动”的重要抓手,破题开篇,发现问题,找到办法。本期《百姓问政》聚焦宝坻区高铁站接驳问题以及宝坻区市民公园环境整治问题,现场对话相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
市民公园变“荒园” 谁来管管?
2022年12月30日,随着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正式开通运营,高铁站区周边10万平方米区域被纳入整体规划。就在这个区域内,一座市民公园一度处于失管状态,特别是安全隐患急需解决。
主持人:市民公园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这样的?
宝坻区潮阳街道办事处主任 陈静:刚建成时,公园的硬件软件设备比较优越,市民也是非常喜欢到这儿休闲娱乐的。2016年时,宝坻高铁片区改造,将潮白河以南公园都纳入到规划之内,钰华街向南延伸,还有次干路二、次干路九道路的维修要占公园一些面积,街道办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了一些疏漏,调查不深入,工作不主动。
主持人:应该做哪些调查?
宝坻区潮阳街道办事处主任 陈静:针对公园设施存在的危险环节,还有卫生问题,作为属地管理部门要及时快速处理,利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解决公园的卫生、井盖以及破损设施维修问题,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影响市民游玩或发生任何的危险。
主持人:宝坻区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相信通过今天的探讨会有改观。
宝坻区潮阳街道办事处主任 陈静:市民公园在高铁片区规划之内,属地管理部门也会依托高铁片区进行再提升。
主持人:新建的高铁站附近,将来也会是黄金片区,寸土寸金,我们说“靠作风吃饭,拿实际说话”,接下来怎么能让公园运转得更好?
宝坻区潮阳街道办事处主任 陈静:会尝试聘用第三方公司,形成长效机制,对公园的设施进行巡查巡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利用“魅力潮阳”的公众号,及时将公园情况进行推送,并建立举报电话,实施街道和市民共同监督,以达到长期治理的效果。
主持人:作为绿化主管部门,看到这样的现象,怎么想?
宝坻区城管委副主任 田百军:较为触动,针对这种情况,绿化主管部门结合街道,要做好技术指导,把公园目前的现状摸清摸透,下一步,建成后需要移交城管委的,做好移交管理工作,按照公园管理办法,把这个公园彻底改造好。
主持人:坚持高质量发展,为百姓提升高品质生活,就是要在一些关键部位,甚至一些弱项和短板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市民公园的现状,该如何解决?
宝坻区副区长 于学生: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是2016年片区划入了高铁站前区和高铁片区的范畴,作为属地街镇,某种意义上认为是属于城区的范围了,有“等”“靠”的思想,在规划没有实际完成之前,还是应该积极主动履行责任。下一步,一是要对于公园的管护开发利用建立“近中远”的总体方案;二是要对近期存在的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对所有的安全隐患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抓紧消除。在近期要建立工作机制,将区直部门的监督推动责任与街镇的履行主体责任,有机协同起来。在中期和远期,要结合高铁站前区和高铁片区的开发建设,结合重点发展的区域总部、科创金融、科技服务、商务商贸等业态,对公园用地进行统筹细致地具体再规划、再定位。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工作,来践行和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由于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部署和要求,最终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高铁站接驳难 如何改善?
随着京唐城际、京滨城际两条高铁线的开通,位于宝坻区的宝坻站和宝坻南站也正式投入使用。春节前后,高铁站迎来了首轮客流高峰。乘客出站需要便捷的接驳方式,但目前公共接驳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主持人: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底,京唐城际和京滨城际两条高铁都开通了,在宝坻区设了两个高铁站,为什么都要在宝坻设站呢?
宝坻区交通局局长 刘玉祥:京滨、京唐城际分别在宝坻区设高铁站,也就是目前的宝坻站和宝坻南站,凸显了宝坻区在京津唐三大城市间的枢纽作用。从2022年12月30号开通,到目前为止,宝坻区作为京唐、京滨城际的过境站,旅客的吞吐量每天大体上能占到总线客流量的一半,宝坻站的设计客流量是每天1500人次,春节期间高峰可以达到1600人次。
主持人:市民说现在的高铁接驳公交车不太方便,怎么看这个问题?
宝坻区交通局局长 刘玉祥:开通之前,做了一些相应的功课,应该说这些工作与实际运营还有差距。这一个月来,从运营的车辆班次上,还要与百姓的需求,旅客的吞吐量要相适应;从运营的时间上,要与乘客到站和出站时间相匹配;从车班次安排上,要与高铁站列车的时间相配套;从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上来看,说明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还是滞后了。节目之后就要着手这方面工作,调整班次,增加运营时间,用不了两三天就能做到。
主持人:打个网约车,也得在寒风中等半个小时,这种体验怎么样?
宝坻区交通局局长 刘玉祥:这些是目前工作的短板。宝坻区没有区域巡游的出租车,主要靠网约出租车来满足群众个性化的打车需求。网约出租车的数量还不能适应这种高峰时段的需求,现在两条腿走路,一是让更多合规的车辆投放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区域巡游出租车,让管理上水平。
主持人:出租车打不着,网约车又不好打,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些私人运营的车辆,在站前招揽顾客,这是被允许的吗?
宝坻区交通局局长 刘玉祥:应该管理。下一步要把这些车辆和出租车进行统筹管理,系统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主持人:调查研究就是实施“十项行动”的重要抓手,将来还能怎么做?
宝坻区交通局局长 刘玉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一步要把这些调查的方法用好,满足群众需求。
主持人:宝坻两座高铁站的启用,对于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供了硬件支撑。从规划先行的角度,讲一讲对高铁站站前区是怎么规划的,将来会如何发展?
宝坻区发改委副主任 王亚山:自从京唐、京滨高铁确定位置以后,在2017年结合城中村改造,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高铁站前区建设。目前高铁站前区已经完成了19条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已经基本可以满足群众的出行要求。在广场站前区,准备在北侧引进引进夏天水、冬天冰雪的娱乐项目,尽快使高铁站的人气先聚起来。同时结合宝坻的区域总部、科创孵化等功能,与高铁站南部的潮南工业院形成互动。
主持人:在高铁接驳的问题上,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满足群众需求,在这方面还应该做哪些努力?
宝坻区副区长 于学生:京唐、津滨两条高铁的同步开通,给宝坻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为迎接两条高铁的开通,宝坻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做了比较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以公交服务、网约车、出租车服务为缩影来看,工作标准精细化还不够高,服务针对性还不够强,还需要有力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工作的过程中是不是能做到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根据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跟进。这也给了管理部门以提醒和警示,要以公交、出租车反映出来的问题为借鉴,看看在抓住高铁机遇,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还存在着哪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集中梳理整合,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和实打实的工作,展现高质量发展下的宝坻作为。(津云新闻编辑 张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