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本书,悦读向未来”系列分享(五)改变,由外而内,从行动开始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社会保险 作者: 编辑:刘影 2022-05-09 09:41:42

  改变,由外而内,从行动开始

  ——《能力陷阱》

  静海分中心 李谨玉

  内容简介:

  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如此一来就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因此,要特别警惕这种能力陷阱,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进行更多策略性思考,拓展更为广泛的人际关系,试着朝不同方向发展自己,远离陷阱,实现改变。

  作者简介:

  埃米尼亚·伊贝拉,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哈佛商学院巡视委员会成员,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成员。

  近两年的阅读中,《能力陷阱》一书带给我的冲击最为深刻。中心系统读书荐书活动来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这本书和大家分享。

  人间清醒:能力是优势,也是陷阱

  因为禀赋爱好、因缘际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具备某方面的能力,日积月累形成了得心应手的舒适状态。当我们比较满意的时候,本书却告诫我们,能力是优势,也是陷阱。一语唤醒梦中人。我认为这是一种智慧,一种未雨绸缪的清醒。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及时拥有这种清醒,因为我们已经坠入了能力陷阱,浑然不觉,甚至怡然自得。

  但是,这种舒适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世界总在发展变化,正如著名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所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心理学家丹尼尔·赖文森提出了著名的“七年之痒”,不仅婚姻,“七年之痒”还涉及生活、工作等多方面。他研究发现,稳定与改变交替发生,稳定期通常只能维持7年左右的时间。不论你是否有所准备,改变总会来临。

  面对改变,在“陷阱”中沉睡的人只会错愕无助,一如近代的中国。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人们方才觉醒:中国落后了。其实改变早已上演。进入15世纪,随着航海地理大发现,一个大陆或一种文明孤立发展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彼此之间开始相互联系,历史的潮流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在英法等国积极鼓励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时候,明朝统治者仍然推行沿袭已久的重农轻商政策,继续巩固封建社会秩序。后继的清王朝更是沉醉于“天朝上国”的美梦,对世界新格局反应漠然,直至错过两次工业革命。昔日的辉煌变成了束缚我们继续前进的枷锁。因此,认识到能力陷阱,主动求变,才能在变局到来时多一份从容。

  思维革新:改变必须由外而内

  意识到需要改变了,下一步干什么呢?我们许多人习惯于先反思,想清楚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设定了目标再去做。然而作者告诉我们,这种“由内而外”的方法非常有局限性,改变必须“由外而内”,先做出不一样的外在表现,从新的经历中获取新的认知,进而内化为新的思维方式。

  如果脱离新的经历,只是重复从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很难改变的。当下的思维方式难以发现当下存在的问题。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所描述的,我们总是活在一个被创造的世界里。现实生活中,创造这个世界的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有太多的“我以为……”“我觉得……”,只会在原有的思维模型里进行思考,“不识庐山真面目”,不会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

  改变这一切的正确方式是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参与新的活动、接触不同的人、用新的方式处理事情,找到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他的行为模式,哪怕这是我们之前的想法所不认同的,不用顾虑太多,只管去做。获得了新的体验,才会有新的感触、新的智慧,从而在思想上、思维上获得转变,自然会走出原来的局限,明白自身的问题。这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相契合。

  指明道路:“三步走”通向转变

  如何避免能力陷阱、成功实现改变呢?本书以大量篇幅向读者介绍了“三步走”的方法,其中的现状分析、原因解读无不让读者心有戚戚焉,给出的一些方法又都非常具体、可操作。

  重新定义工作。很多人往往用自身的优势和最擅长的技能定义自身工作,作者却说要把工作变成不断拓展自我的平台,增强对形势的定位,接触专业领域之外的项目,虽然这样不能很快产生效益。有人会说:我天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应付好一天的工作就已经精疲力尽,哪有时间做这些呢?作者却告诉我们,越忙越要挤出时间增加新角色。有个例子特别形象,一家医院的手术室常常被提前预约满,一有急诊,原定计划就被打乱而不停地重新安排,医护人员经常加班至深夜两点,高压低效。一个令人惊讶的建议解决了这个问题——空出一间手术室备用做急诊。已经这么紧张了,再空出一间,怎么可能?!现实却是空出的手术室能够专门应对紧急病例,其他安排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因此,重新定义我们的工作,学着挤出那间“手术室”,去研判新情况、探索新领域,是迈向改变的第一步。

  重建人际交往。作者经过调查得知,基于人际交往的两个原则:自恋、懒惰,人们日常进行的有效交往主要分为两种:与自己相似的、容易接触到的。这种思维定式就造成了人际交往陷阱。旧有的关系会不断地强调你想要摆脱的旧身份,甚至拼命地想要维持你的旧身份,即使他们是出于好心,也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你改变路上的牵绊。我深感作者的敏锐与犀利。的确如此,如果你不甘于做一个打工人而去创业,家人会因为担心未来的风险而劝说你保持现在的稳定,原来的同事朋友会不习惯喝酒聊天时你的缺席,尤其在创业初期遭遇挫折时,这些熟人会以对你这么多年的了解非常有把握地下论断:这不是你的长项,你还是更适合原来的工作。面对这些,作者坚定地指出,要打入不同群体,获取多元信息,并从多样的人际关系中找到新的志同道合的人,与那些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朋友,让已经成功转变的人成为我们重要的路标。

  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遵从真实的自己”常常是一些人拒绝改变的理由。作者作为管理学家,深刻洞悉“随机应变者”和“坚持真实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算“忠于自己”?真相却是,很多人以此为借口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域,他们抵触变化、不愿学习。因此,要突破“真实性”陷阱,就要在舒适空间范围之外去做事,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作者建议,要像艺术家一样偷师学艺,找出那些优秀的人所学的东西,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并学习他们;要像水适应不同容器形状那样适应新的环境,拓展新的自我概念,在新环境里呈现新形象。拒绝画地为牢,敢于突破自己,才能塑造未来的更好的自己。

  认清实际:勇毅前行,内化提升

  当我们清醒地认识了能力陷阱,懂得了改变必须由外而内,并踏上了“三步走”的旅程,未来会怎样呢?作者又及时为我们预见了前进过程。我们希望事情发展是直线上升的,但这仅仅是理想状态,即便“S”型上升曲线也只存在于理论当中,一条似乎毫无规律可言的波浪形曲线像孩童的涂鸦,准备无情地戏谑你的人生。(如下图:个人改变模型)

  作者用这个模型帮助读者做足了积极的心理建设,让我们明白改变的道路上随时可能跌入低谷,没有人知道会经历多少次、每次走出去又需要多久。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回望起点,我们总是有进步的,只需笃定前行。随着获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我们拥有了新鲜的认知,这时才有能力进行反思,整合新学到的东西,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实现蝶变。比如微信,最初模仿业界社交软件(Facebook)创意,又逐渐将信息查询、移动支付、游戏娱乐等功能尽收囊中,模仿之外,还紧跟用户需求和体验效果不断调整,通过“模仿+整合+优化”取得成功。试想,初创者是否能预料到今天微信的发展状态?如果一味裹足不前,只会错失发展机会,被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所抛弃。

  一次次掩卷,一次次重启,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一位睿智的长者,在我们自满时给予警示、迷茫时指引方向、疲倦时输送力量,让我们不再醉于虚假的繁荣,不再囿于认知的局限,不再怯于探索更多的可能。

  正如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吧!因为,改变由外而内,从行动开始。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