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旗:身躯架起胜利桥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综合 作者: 编辑:刘影 2019-09-23 15:52:00

战后上级授予架桥人员的“河上勇士”奖旗

解放军某部十位勇士用自己的身躯架设了一座通向胜利的“十人桥”

  淮海战役纪念馆中,展出了一面“河上勇士”奖旗,它的背后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是一曲大无畏的英雄赞歌。

  淮海战役发起后,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由新安镇向徐州西撤,华野主力在新安镇扑了空,立即展开追击。华野9纵先头部队“潍县团”,以每天140华里的急行军速度,一路紧追黄百韬兵团的63军,1948年11月8日天黑时,追到了宿迁西北80里的堰头镇。

  就在“潍县团”先头部队1营继续前进时,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宽十几米,没有桥,国民党军在对岸燃烧起熊熊的的照明柴,布置了密集的火力网,河面被封锁了。

  没有船,没有桥,怎么办?指战员们都穿着棉衣,如果从水中徒涉,棉衣湿透后又重又冷裹在身上,还怎么战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后续部队陆续赶到,为了保证部队迅速通过,1营决定架桥。

  2连1排3班接受了架桥任务。副排长范学福、3班长马选云带领战士们从老乡家借来门板,绑在两架木梯上当桥面,还做了一副桥腿,可桥腿还没来得及使用就被一发炮弹炸断了。浮桥没有支撑,过桥战士们没走几步,桥身就沉下去了,一些战士还没过桥,就掉入了河水。紧急关头,范学福大喊一声:“没有桥腿,我们当桥腿。”说完,第一个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3班长马选云、副班长彭启榜、战士宋协国、杨玉艾、潘福全、杨学志、孙克潘、孙学赞、孙书贤也纷纷跳进激流中。他们有的跪立水中,有的站立肩扛,组成五组桥墩,架起了一座“十人桥”。追击部队依次从桥上通过,有的战士脚下打滑,踩到架桥同志的头上,他们就使劲用头顶住,有的战士踩到他们的肩膀,他们就咬牙挺住。刺骨的河水拍打着身体,他们冻得全身发抖,战士潘福全对马选云说:“班长,你身上还有伤病,我们来支撑浮桥,你上岸吧。”马选云却说:“我能挺住。”过桥的战士们看到他们体力消耗很大,纷纷向后传话:“拉开距离过桥。”追击部队分散距离,稳步轻行。

  突然,过河的队伍停住了脚步,原来是机枪连的战士们过来了,他们觉得机枪太沉,怕桥下的战士挺不住,正在商量趟水过河。见此情景,桥头的孙书贤急了:“快过吧,同志们,部队需要你们的火力掩护。”架桥勇士们调整了站立姿势,把浮桥抬得更稳了。机枪连战士飞快的渡过了浮桥,可架桥的十名勇士的双脚早已深深地陷入了淤泥,全身僵硬的几乎没有办法动弹。直到最后一个战士过河,他们才相互搀扶着走上岸,投入战斗。就这样,全营500余人顺利到达了河对岸,歼灭了对岸守敌2000余人。指战员们纷纷颂扬:“十人桥,是咱们通向胜利的桥。”

  战斗结束以后,范学福、马选云等十人被师里表彰为“河上勇士”,并荣获了奖旗。3班也因此被命名为“十人桥班”。11月26日,新华社刊登了随军记者黎明撰写的通讯《十人桥》,使“十人桥”的英雄事迹开始广为流传。华野9纵司令员聂凤智曾高度评价这一壮举,称“其政治意义,大大超过这一行动的军事价值。”

  今天,部队虽经历了多次整编,但“十人桥班”依旧保留着。当年勇士们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人桥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李瑶)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