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题

发表人:李** 提问时间:2018-01-22 09:25

标题:教委对减轻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建议的回复“不解渴”

    尊敬的李书记:

    50多天前,网友向北方网《党群心连心》建议,希望切实减轻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之后一直着急等待消息。过了50多天,终于来了教委的回复。称2014年就出台了《市教委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暂行)》。但对之后这几年人们不满意的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有什么实际举措,回复的轻描淡写。

    对于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媒体中仅《今晚报》近期就有多篇评论。其中有:

    2017年11月12日今晚谈短评:《家长该给老师当助教吗》

    2017年11月19日今晚谈短评:《把双休日还给孩子》

    2017年12月16日今晚谈短评:《从作业入手推动减负》

    2017年12月17日今晚谈短评:《愿“奇葩”作业少些再少些》

    2017年12月12日今晚报肝胆篇短评:《幼儿园的家庭作业》

    这在一个侧面也说明,民意对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是不满意的。像评论中说的学生家长当助教、学生无法休双休日的问题,我本身就有切身体会,体会深刻。

    回复里还希望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协同配合减负。家长如何配合减负,老师布置的那些家庭作业少写一点行吗?

    一个并无多少实际举措的回复竞也用50多天。面对民情,这与市委、市政府对部门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的要求是不合拍的。希望组织部门对教委职能人员这样的工作状态考核考核。

反 馈

督办单位:市委督查室 回复时间:2018-02-14 15:18 是否超时:

尊敬的网友:  

感谢您留言。现对您反映的问题答复如下:

市教委高度重视小学生“减负”工作,2014年出台了《市教委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暂行)》,从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禁止节假日补课、控制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规范教辅材料使用以及落实文体活动六大方面明确了要求,“减负”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在部分学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为更好的推进学生“减负”工作,2018年1月,市教委就“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围绕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用时、睡眠时间、学校占用课后时间和节假日时间补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市教委将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减负”工作:

1.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从遵守作息制度、禁止节假日补课、减少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规范教辅材料使用、开齐开足课程以及落实文体活动等七方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小学一年级严格执行入学适应教育的时间和内容,坚持零起点教学。不得提前和加快教学进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出难题、怪题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3.教研部门要加强教研指导和监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考试内容不得超出课程标准。

4.严格监管作业布置和批改。学校建立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作业要与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相适应,不得布置超越小学生能力的作业。作业内容要重在迁移运用,减少机械重复的练习。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杜绝家庭作业演变成“家长作业”。

5.学校和教师不得有利用微信群等各种方式,公布学生成绩、排名,诱导学生校外补习,推荐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等违反规定和教育规律的行为。各区要加大此类问题查处、通报力度。

6.加强督查,强化问责。加大对学校落实“减负”规定工作的督查,随机走访家长、学校,对群众反映的落实“减负”规定不利的问题核实情况,及时通报批评,立即整改。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对于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市教委设立监督电话:83215279、83215093。欢迎家长、社会的监督,我们将详细核实相关情况,举一反三、及时查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配合,共同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家校联合、协同配合,共同“减负”。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市教委


推荐新闻

安装津云客户端在线留言

我有问题

问题处理情况查询

请输入查询码:
忘记查询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
查询结果后请及时进行满意度评价

各区委网民留言办理情况

  • 回复率
  • 满意度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