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大数据搜索:图书馆里的N种不文明行为 你有没有?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文婷 编辑:张志怡 2017-08-11 07:18:00

内容提要:眼下正值暑期,图书馆成了不少学生和读书爱好者的好去处。然而,随意占座、乱放书刊、高声喧哗、接打电话等一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图书馆宁静的气氛,也影响到了其他读者的学习环境
暑期来临,天津图书馆每日都会迎来大批读者

  天津北方网讯:眼下正值暑期,图书馆成了不少学生和读书爱好者的好去处。然而,随意占座、乱放书刊、高声喧哗、接打电话等一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图书馆宁静的气氛,也影响到了其他读者的学习环境。通过“津云”平台的大数据监测显示,图书馆内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成为网友们近期热议的焦点。

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内,用饮料占座,却始终等不到读者(图片由网友提供)

  作为“津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方网《公共文化民心桥》栏目近期收到了多位网友留言。网友章小犀称,自己经常会到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一楼东侧的自习室读书学习,久而久之发现一些读者的行为有些不妥,她在留言中列举了图书馆内的三大不文明现象:1.占座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抢占“有利地形”,不少人把书或杯子放在座位前的桌子上,以表示“此座已被占”。有时甚至一个人占好几个座位,还有的人占完座后却有事离开,结果时常弄得一张能坐五、六个人的桌子上,只见书本不见人,真正想学习的人来了却无座可坐;2.随意吃喝破坏环境。章小犀发现,不少人在自习的同时带来了各种零食,一边翻书抄笔记,一边吃零食,结果弄得食品碎屑掉满桌,破坏了图书馆原本干净整洁的环境;3.聊天说话影响他人。自习室内有的读者不是安静的学习而是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讨论,还有的人在聊天或是接打电话,吵闹的声音对邻座的读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天津少儿图书馆内虽放置了提示牌,但杂乱无章的书籍仍堆满书架(图片由网友提供)

  此外,每逢暑期或周末,图书馆人流量较平日有大幅度提升,图书乱拿乱放的情况也随之而来。网友李先生前几日带孩子来到天津市少儿图书馆借阅书籍,一进馆却发现书架上十分混乱,根本无法查阅到自己想要的书。不仅如此,小朋友互相追跑、嬉笑打闹现象也时有发生。李先生说:“小孩子自觉性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喜欢把书到处乱丢,这儿拿一本,那儿抽一本,走到哪儿放到哪儿。而‘阅读后请将书放回原位’的牌子即便放置在了明显位置,书却已经不在原位了。”天津市少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图书乱放行为无形中增加了馆内人员的工作量,暑假期间,我们每天基本上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间都花在了整理图书上面。”

“缺胳膊少腿儿”的图书(图片由网友提供)

  除了图书乱摆乱放问题,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图书的人为损坏。网友苏丽说:“有时翻开一本喜爱的图书,一些地方已被人为涂鸦或是内容精彩的地方已不复存在,让人看了痛心不已。”“津云”—前沿新闻记者了解到,天津市开展通借通还服务以来,伴随着市民借阅量的上升,乱涂乱画、撕毁图书的现象也在增加。尽管天津图书馆在《读者损坏、遗失文献的赔偿规定》中已明确指出:普通中外文书刊被污损,不影响正文阅读的,按原价的20%赔偿;普通中外文书刊丢失或文献被严重污损以致于影响正文阅读的,按书刊文献原价的一至三倍酌情进行赔偿。尽管如此,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和复康路馆两个馆内,一年内外借的图书损坏量还是达到了约2万册。

  为了防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一些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网友刘旭发来留言说,建议图书馆可以将每个座位编号,采取类似银行发号的方法,有需要的读者可先到工作人员处取号,然后对号入座。而对于随意吃零食、聊天的行为,可在馆内安排一些工作人员进行巡视,发现此类不文明现象随时制止。“利用实名登记制度,如读者在还书时被工作人员发现图书有破损情况,可及时进行记录,然后对其个人信用程度产生不良影响。”网友张女士说。

  图书馆,本是供大家读书学习、修养身心的公共场所,市民在馆内的行为既体现了每个人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又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程度。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需要每位读者的共同努力。在此,“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呼吁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的阅读习惯,共同维护好“大书房”的良好环境,做一个文明读书人。(“津云”—前沿新闻记者 文婷)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