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记忆”濒危曲段抢救记录成果6月亮相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吴宏 编辑:刘影 2017-05-17 11:03:34

  天津北方网讯:5月16日,“传世记忆”濒危曲段抢救记录工程研讨会召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传承人代表、天津市濒危曲段抢救记录工作艺术家代表和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组专家等近20余人,围绕“传世记忆”濒危曲段抢救记录工程展开研讨。

与会艺术家、专家合影留念

  据悉,为了进一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文化传播,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持续做好非遗口述历史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了濒危曲段抢救记录工作,并得到了天津广播电台文艺广播的大力支持。文艺广播负责协调了天津广播电台的专业人员和录制场地,至2017年6月上旬,16人47段濒危曲段将全部录制完毕。切实体现普查抢救整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性,使得项目所依托的人,人所掌握的情况得到有效的归集。

陈佩华发言

  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期间,选编20段,自6月10日开始对听众持续放送,并配播口述历史、专家评述等内容。充分利用好天津非遗中心历年的口述历史成果,融通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在全社会形成参与守护、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苏承龙发言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艺术家代表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传承人代表——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评剧李派传承人陈佩华(小花玉兰),天津市濒危曲段抢救记录工作艺术家代表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教授、京剧四大须生奚派艺术创始人奚啸伯早期弟子苏承龙,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相声宗师张寿臣唯一健在的弟子、硕果仅存“宝子辈”相声演员之一田立禾,著名西河大鼓(西河大书)表演艺术家、目前唯一能演出西河大书的艺术家陈凤芸,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教授、评剧四大名旦刘派艺术创始人刘翠霞再传弟子吴博莉。

田立禾发言

  出席研讨会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组专家有: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罗澍伟,天津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名誉教授、国家一级编剧刘连群,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曲艺理论家、评论家高玉琮,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研究馆员李治邦。

陈凤芸发言

  参加研讨会的传承人和老艺术家们多为古稀、耄耋老人,但大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说到自己所处的领域,滔滔不绝。82岁的田立禾先生现在依然坚持每周有三个半天的时间从事相声艺术教学工作,老人觉得现在年轻相声学员应该沉下心来钻研业务。84岁的陈佩华先生收了一个业余弟子,跟她学习、传承李派评剧艺术,老人希望自己一身技艺能够完整留给人民。

吴博莉发言

  苏承龙先生是本次嘉宾中年事最高的一位,89岁高龄,老人腰杆挺拔、声音洪亮,他希望京剧艺术能够永恒流传下去。80高龄的陈凤芸先生是目前硕果仅存的一位表演西河大书的艺术家。说到西河大书后继无人,老先生表示,现在没有人肯学,学了也没有演出机会,西河大书艺术传承还需有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研讨会最“年轻”的艺术家吴博莉也已75岁,她是评剧教育家,她觉得自己在评剧艺术之路上还要“接着走啊!”老人还建议对于目前在职的中青年戏曲教师定期考核,只有戏曲艺术教育工作者业务上的不断精进,才可以培养出色的戏曲艺术人才。

  现场,专家组成员刘连群说:“‘传世、记忆、濒危’这三个定位非常精准。天津是传统舞台艺术的宝地,很多健在的老艺术家们就是戏曲、曲艺艺术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对他们进行濒危曲段采录工作,希望可以将弥足珍贵的戏曲艺术作品留下来、传下去。这也是国家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李治邦和高玉琮建议将濒危曲段抢救工程的范围扩大化,同时对于濒危性进行严谨、审慎的测评,使得濒危曲段抢救记录工程可以有更多作为,留住更多戏曲、曲艺艺术的瑰宝。罗澍伟则建议,国家应该相应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待遇,以及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代表性艺术家们的地位,把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引向深入。

  传统文化的兴衰面临着“年龄”的挑战,技术资料的归集与学术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天津非遗中心自成立以来,立即开始了国家级传承人“口述历史”的采录。随着工作的深入,逐步将采访对象从录制国家级传承人到录制项目的亲历者,并成为非遗中心的常态工作。在采访的问题设定上,兼顾了个人的纵向经历和项目的历史发展之间的时空关系。采录过程包括:基础调研、口述实录、校准补录与史料拍摄和其他工作状态的采录(收徒传艺、生活爱好、演出讲座),进行反复的补充完善。至今,受访者97人,(其中京津两地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6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人)。克服了传承人的身体、家庭、工作等问题给录制周期的带来的诸多困难,探索过程中注意在重要的阶段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及时调整形式与内容,建立起珍贵的历史影像库。

  “口述历史”工作在2016年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转折:为丰富采录内容,加大普及力度,示范保护方式;非遗中心组织了第一场“濒危曲段演出”。在“口述历史”的受访者中,约请仍然可以进行舞台表演的艺术家,以濒危曲段专场演出的形式,记录濒临失传的表演曲目。2017年,在天津电视台文艺广播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普及传播工作,双方以合作精品工程的态度,分别调集优秀的专业队伍、专家力量,边探索边实践,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果。

  2017年的“濒危曲段抢救记录工程”包括京剧、评剧、相声、评书、老鸳鸯调、京韵大鼓、梅花大鼓、铁片大鼓、西河大书、王派快板、河南坠子共11个剧种和曲种,苏承龙、朱凤霞、刘志广、孙元喜、田立禾、张文霞、王文玉、陈凤芸、贾庆华、张金铭、吴博莉、孙桂荣、张雅琴、杨凤杰、姚雪芬、梁润珠共16位艺术家参与录制了工作,其中9位超过80岁,年龄最大的苏承龙先生89岁。16位艺术家将要录制的近50段曲目中,京剧《白蟒台》《夜会悲楼》《举鼎观画》;评剧《莲花庵》《包公三斟蝴蝶梦》;京韵大鼓《刺汤勤》;梅花大鼓《拆西厢》等大部分曲目,老鸳鸯调、西河大书等曲种均为几十年未曾公演。老先生们身体力行的见证了大匠大艺的价值标准、实践养成,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2017年末,该工程将以封箱大戏的形式,整理公演。(“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吴宏)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