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免费鉴定活动举办 消费者“取真经”(图)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晚报王绍芳 编辑:刘影 2017-03-17 09:50:04

  消费者将专家团团围住“取真经”。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本报经济新闻部联合国家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举办的珠宝免费鉴定和消费知识讲座,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专家对于各种珠宝销售陷阱的揭秘,更令消费者眼界大开。尤其春季旅游高峰来临,专业人士提醒市民当心商家打“作坊”牌和“产地”牌等陷阱。

  家住南开区的冯阿姨说:“我春节时买了块和田玉,正好这次想请专家给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10:00,活动正式开始后,消费者们逐一将自己带来的和田玉挂件、翡翠镯子、碧玺以及不知材质的珠链等宝贝交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测。范女士带来的带有印章的和田玉手把件儿比较引人注目,白白的玉体侧面有黄皮覆盖。然而专家仔细观察和闻气味后,表示黄色的皮是烤制的,并非天然形成。

  11:00,珠宝知识讲座开始,国家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主任曹维宇结合幻灯片显示的各种真假珠宝等内容,给消费者们认真地讲解着珠宝知识、销售陷阱及佩戴保养事项等。旅游经常遇到这样一种销售场景:一个小作坊,里面有一些工人正在生产加工珠宝饰品,门外摆放很多成品在销售。卖家甚至导游都会介绍称,因为是家庭作坊,薄利多销,没有多余成本,所以价格非常实惠。而真相是什么呢?据专家介绍,一件珠宝饰品需要很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加工厂有很多的流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套与分工协作等才能减低生产成本。游客看到的家庭作坊外摆摊销售的珠宝很可能都是批发回来的,里面的工人则都是“演员”。

  此外,专家特别提示消费者,要警惕利用产地优势诱导消费。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等名贵宝石,大多是国外进口的,所以国人外出旅游就难免抱着去产地购物的心态,以为到产地就真的买到了斯里兰卡的蓝宝石、缅甸的鸽血红宝石、澳洲的欧泊、南非的钻石等。曹维宇称,事实上,产处不如聚处。珠宝不同于其他产品,很多产地能看到的宝石其实只是最原始矿石的状态,需要通过精细加工才会成为一件精美的饰品,然后运送到集散地去批发,游客仅仅是旅游路过,不可能马上接触到一个批发市场,看到打着产地优势旗号的珠宝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另外,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海外市场,因为很多所谓的“国际证书”实际上都是“注水”证书。此外,对于新加坡等旅游目的地购物点出示的证书要格外小心。比如,祖母绿证书,第一种是伪造的证书,这种证书数量不多;第二种是全英文的真证书,但与商家所推销的类别有所不同,不精通英语的游客很容易被骗。(北方网编辑曲璐琳)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