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请输入查询码:
  忘记查询码?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
查询结果后请及时进行满意度评价
全部
全部
张宝义:强化公共服务融通 促进京津冀社会协同
http://ms.enorth.com.cn
来源: 北方网  作者:张宝义  2015-03-04 13:42:00  编辑:张志怡
·京津冀通关一体化 企业尽享便利纷纷“点赞” ·首趟京津冀集装箱班列开行 实现海铁联运一站式
·京津冀合办农业嘉年华 展示都市型现代农业成果 ·津报时评:协同发展春来早

【网民智囊团·个人文集】张宝义

  公共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无差别化的公共服务,是地区社会融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即包括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也包括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只有经济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才能真正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格局。然而,与经济发展不同的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市场性特征较弱,尤其是基础性公共服务具有鲜明的区域排他性,因此公共服务的区域协同不仅需要市场的驱动,还需要“有形之手”的介入及合理的制度性安排。目前,京津冀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基础性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比较明显,这就给公共服务的融通带来难度,增加了社会协同的复杂性。其实,以上现象或问题在许多国家同样存在,即使是一些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相同的烦恼。然而,从各国对应的结果看是比较乐观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使区域公共服务的藩篱得以不断减少或消除,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其中主要的经验性方法有三方面,一是通过差别化的公共投入,缩小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差别;二是以区域间公共服务资源互利互享为基础,扩大公共服务的区域融通;三是发展市场化的公共服务,实现无区隔的服务共享。以上方法对于京津冀公共服务的互通互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京津冀公共服务融通的原则

  1.“接口”规范性原则

  京津冀之间的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公共服务质量的差异、公共服务的制度性差异。在以上差异面前,要想使区域间公共服务能够不断互融,必须做好公共服务的“接口”规范性机制建设。所谓“接口”规范性机制,就是区域间承认彼此的公共服务标准,并按服务标准为异地成员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然后通过后台清算系统,平衡区域公共服务差异的机制。以医疗保险为例,由于京津冀职工医疗保险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标准不同,使得区域间职工及居民的医疗服务存在差异,为此区域间可互认且制定准入“接口”,实现医疗及药品“清单”的分类标准化,在规范清算责任及义务的基础上,使职工及居民的正常异地就医得到保障。

  2.共建共享原则

  通过地方政府投入形成的公共服务,主要为当地居民所享用,这种“独享”具有较强的排他性。而区域间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可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区限,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有效合作,为各方居民提供可共享的公共服务。京津冀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各异,互有优长,具有共建共享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近年来京津冀各自的公共服务需求出现差异性瓶颈,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是一个最佳的选项,如医疗卫生资源、教育资源、养老资源等方面均存在共建共享的可能性。为此,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企业之间应根据区域公共服务的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开展共建共享,实现合作双盈或多盈。当然,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必须以区域间居民的共同福祉为基础,避免共建“独享”现象的出现。

  3.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原则

  从公共产品的理论看,公共产品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性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服务于辖区内全体公民,一般集中在基础性公共服务领域;准公共产品大多是由行业协会及商会等中介社团机构提供,一般集中在专业和优质公共服务领域;私人性公共产品一般是由企业直接提供的公共产品,主要用于基础公共服务的补充及高端公共服务。纯公共产品虽然是由政府按照非市场化原则提供的,但是有明显的区域排他性。而准公共产品和私人性公共产品尽管大多按市场化原则运行,但是有良好的区域互融互通性。京津冀基础公共服务的融通受制于地方行政区隔,纯公共服务的展开有较高的难度,在此背景下,通过适度市场化原则大力发展准公共产品和私人性公共产品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准公共产品的发展更为重要。为此,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公共服务融通的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或产业政策引导的方式,促进相关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一些专业性强及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以此提升整体公共服务的融通性。

  二、我市公共服务的融通导向及策略

  京津冀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需要整体的规划设计,在规划方案尚未出台之前,应先做好武清区、滨海新区与北京、河北公共服务融通的基础性工作。武清区及滨海新区尽管地理位置不同,但是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结点,在我市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

  1.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提高武清区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

  武清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结点,是我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承担我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示范作用,因此在京津冀公共服务融通方面应当有所作为。近年来,武清区的经济发展很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具备一定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上,应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城镇化发展推进整体公共服务的发展与完善,这是做好公共服务融通的基础。目前,武清区正在大力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在公共交通方面,公共交通系统不断完善,预计到2015年末,武清区公交线路将达到28条,运营车辆近500部,公共交通分担率将达到60%。在教育服务方面,作为我市首批重点中学杨村第一中学也于2013年9月迁入新校区。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在拥有武清区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和武清区中医院(三级甲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了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在宜居环境方面,武清区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品牌,以“宜居宜业”为目标,带动了人居环境的提升。以上这些都增强了武清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京津冀的公共服务协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武清区的公共服务发展,应当始终把握两个发展水平:一是要向城市中心区的公共服务水平看齐,提升全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二是要紧盯河北廊坊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公共服务发展状况,不断突出自身的公共服务重点和品牌,充分展示公共服务的“软实力”,在医疗、教育、养老、生态等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同时还要注重城市环境、社区管理、社会秩序、法治能力、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强建设,使武清区的整体公共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和提高。

  2.以首都疏解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升武清区的公共服务发展

  除了地理位置靠前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外,武清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也是吸引首都疏解的重要条件。为此,武清区应当从首都疏解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发展医疗、教育及养老等公共服务为重点,带动京津冀中高层人群的往来,形成自身的公共服务优势。

  此前北京出台的《首都经济圈规划》中提出,北京的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外地人进京看病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其实,北京的整体医疗卫生资源已经出现“瓶颈”态势,而继续发展医疗卫生资源,不但不能有效改善目前医疗资源的供需状况,反而会加重城市功能性负担,为此医疗服务疏解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武清区应当抓住机遇,一方面积极探求与北京医疗机构的共建共享,引导医疗服务的流入,另一方面也要与我市医疗机构合作,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我市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状态,特别是在肿瘤性疾病治疗、血液性疾病治疗、儿童疾病治疗、骨伤疾病治疗以及疾病中医治疗等方面具有优势。为此,武清区应与相关医疗机构积极沟通,将这些优质的医疗服务引入区内,增强自身的医疗服务实力。在养老服务方面,北京的养老服务需求很大,而且呈不断上升的势头。武清区可以充分发挥“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的特点,在注重民间社会资本引入的基础上,打造富有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以吸引首都居民来区内养老。在教育服务方面,应以非义务阶段的高中教育入手,通过与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如南开中学、耀华中学等联合办校的方式,提升区内的总体教育水平,为首都高中教育服务的疏解创造条件。

  3.以人才吸引为导向,优化公共服务的质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然会带来各类人才的区域流动,如何通过优质的公共服务留住人才,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武清区和滨海新区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武清区出台了《武清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武清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工程实施办法》,而且还专门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滨海新区为重点发展的航空航天、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软件研发、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制定了人才引进的鼓励性政策。以上这些为两区的人才聚集创造了条件。从进一步吸引人才的角度看,两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包括:一是要优化人才落户相关政策,打破户口等身份限制,加大对京津冀高校毕业大学生的吸引力;二是要做好流入人才随迁家属的服务保障工作,落实子女入园、入学及家属的就业服务工作;三是要做引进人才的保险接续、保险异地结算、车辆检验及过户、出入境管理、婚姻及计划生育手续、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为他们在天津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以天津“自贸区”建设为导向,打造高端、优质、国际化的公共服务新环境

  随着天津“自贸区”的即将出台,滨海新区应进一步加快优质高端公共服务的发展,以打造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准为目标,促进京津冀间的协同发展。天津的“自贸区”建设使滨海新区成为首都经济圈与其他经济圈的新结点,成为京津冀部分产业与非京津冀区域相关产业的聚集平台,特别是随着中韩自贸协议批准的前瞻,未来的滨海新区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滨海新区的公共服务发展应当有更高的目标,主要方向是打造高端、优质、国际化的公共服务新环境。在工作方向上,除了做好内功,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品质外,还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市内六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延伸。在公共服务的行政许可方面要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市内中心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公共文化资源等,应在理顺体制机制的条件下,迅速向滨海新区扩展,全面提升该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做好京津冀以及周边地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吸引与共建,通过发展和集聚可市场化的公共服务资源,促进滨海新区公共服务的新发展。在实施方法上,滨海区政府应更加重视“服务购买”的价值及作用,通过国内外、区内外的高水平政府购买,全面提升滨海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为天津“自贸区”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新贡献。

打印 
关闭窗口
 
关于北方网|广告服务|诚聘英才|联系我们|网站律师|设为首页|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