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津云"客户端 |
||
近日,一位男子出资40万,向自己儿子就读的重庆铁路中学捐赠非智能手机,想让他们暂时放弃智能手机,认真学习。据悉,同学们领取非智能手机还需要写下一份承诺书,承诺在使用非智能手机期间暂弃智能手机。这位家长指出,智能手机就是“移动网吧”,对学生的危害“用罄竹难书形容都不为过”,儿子玩智能手机成了近视眼,后换为普通手机视力才逐渐好转。这条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将中小学生广泛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再一次拉入人们的视野。
调查显示,持智能手机的多为初、高中生,甚至有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也在使用。“上学的路上玩手机,课间休息时手机更是不离手,有的同学甚至在上课期间也在课桌下玩手机,讲课时经常会听到QQ声。”记者在一些校园内看见,许多学生的智能手机价格不菲,QQ、微信、唱吧、音乐、游戏等软件也安装得种类繁多。下课后,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讨论游戏的玩法和排名,有的埋头聊天,甚至有的同学用手机上网搜索作业答案。有学生告诉笔者,现在的智能手机很方便,不懂的习题可以随时查找,可是安装了新游戏后,常想着玩游戏,对学习和视力很有影响。在采访中大多数同学承认,使用智能手机基本上都是在娱乐。市民罗女士说:“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网吧,可是有了智能手机,就像是在网吧一样,各种游戏软件可装可卸,各类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不健康的网页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该不该让孩子用手机?”自从手机这种通讯工具普及之后,对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就未曾停止过。如今,智能手机的出现又将话题推向了新的高度,也引起北方论坛网友的关注。
在“中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智能手机”这一话题上,北方论坛网友观点不一
正方
网友“英雄无敌万岁军”:孩子要用挡也挡不住,不如因势利导或许好一些。
网友“沙丁鱼人”:时代已经进步了,在让孩子学习过去那些生活方式也不太现实,我觉得家长只要在孩子不攀比的环境下,可以给自己孩子选一部功能齐全的普通智能手机。
网友“静观自得”:如果明令禁止,恐怕会使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变得剑拔弩张,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成长。换句话说,如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今天禁止了智能手机,明天或许还会有更高级的产品出现。所以,还是不禁止为好,对孩子加强教育,别耽误学习就行了。
反方
网友“皇马黄麻”:每次地铁、公交上都能看到很多中小学生拿着大屏幕的智能手机,低着头玩游戏,或者看视频。现在智能手机功能如此多样,成年人都无法抵御其诱惑,更何况孩子呢。天天拿着手机,上课的注意力必然不够集中,势必会对学习造成较大影响。况且现在成人的东西多充斥其中,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不利。我觉得这件事还是要家长多多注意,孩子不是通过物质满足就能教育好的。
网友“早知道这样”:现在孩子的生长环境很令人担忧,他们的童年几乎全都被电子产品占据了:iphone、ipad、各种电子游戏机……仔细想想还是我们那一代70后、80后的孩子幸福啊。真心希望从家长做起,让孩子回归纯朴、天真的童年时代。
网友“stephen2009”:孩子就是孩子,没有自治能力,所以必须适当约束。手机这玩意分散精力,容易让孩子沉溺于游戏或者通讯交往,不影响学习绝对不可能。必须适当约束孩子不能使用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
美国经历了1999年“哥伦比亚校园枪击案”和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不少家长希望能随时与子女联系,学校考虑到他们的愿望,允许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但是绝大多数美国公立学校仍然采取了严禁手机进课堂的政策。
日本的中小学是不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的。但是为保护孩子的安全,日本家长会给学生配备GPS定位手机,这个是学校允许携带的。
芬兰的规定是从上游手机网络供应商就开始限制。法院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了,要罚款10万欧元。
英国政府曾经向所有中小学校寄出过一份警示,敦促所有中小学的校长们严格限制16岁以下的学生使用移动电话,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编译过一份传单,告知所有16岁以上的学生,只有在遇到紧急情况才能够使用移动电话,这份传单还曾经在移动电话零售商处发放。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智能手机?北方论坛网友纷纷支招。
网友“小财神1987”:让学生主动逃离智能手机
只有课堂的内容比虚拟世界更精彩,中小学生才会“浪子回头”,主动逃离智能手机的束缚。倘若课堂上仍旧是陈腐甚至洗脑般的知识,经常在网络世界获得信息的学生必然会觉得无趣,而把注意力再一次转移到虚拟生活中来。因此,与其一味的强令禁止,不如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上来想办法。
网友“淡定前行”:家长应为孩子做出榜样 不做“低头党”
现在的成人都是“低头党”,何况孩子呢?有些家长就没为孩子做好表率。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关键还是看自控能力,如果通过一些强硬的手段加以限制,反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关键还是看家长如何引导。此外,课堂不“智能”,学生自然只爱玩手机。当下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能够真正的吸引学生?信息碎片化的今天,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现行的升学制度还存在哪些弊病?作为家长,自己是否每天智能手机形影不离?能为孩子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榜样吗?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关心多少?回到家中是否注重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是以工作忙为由无法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呢……这些都是值得学校、家长深入思考的问题。此外,手机运营商、互联网管理部门也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青少年营造绿色的上网环境。【欢迎您点击进入投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 |
|
|
智能手机的普及保证了学生与家长间沟通顺畅,给中小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多精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诸多危害。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必然将面对科技便捷对青少年成长的冲击。但倘若一味禁止,很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在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家长、学校应多了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以诚恳沟通代替冰冷的手机屏幕,让他们自然而然的削弱对手机的依赖。这样,会比强行禁止效果更佳。
Copyright
(C) 2000-2022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